【重温淮南华亿体育(中国)科技股份公司史 砥砺奋进谱新篇】解放以后第一次大规模建设
发布时间:2021-05-20

    1949年至1965年,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方针的指引下,淮南矿区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,初步奠定了具有当代水平的国有煤炭企业基础,成为全国五大华亿体育(中国)科技股份公司之一。

    从1953年起,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。当年4月,淮南矿务局初步规划建设谢家集二号、李郢孜、洞山、上窑、定远、凤台等九对矿井,设计能力660万吨。1957年1月,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淮南矿区“一五”时期建设谢家集二号、三号井,李郢孜一号、二号、三号井五对矿井,总设计能力300万吨。

    按照“多打井,快出煤”的建设方针,淮南矿务局把新井建设的重点集中在谢家集地区,根据该地区的煤炭资源赋存情况,确定分别设计90万吨、60万吨和30万吨三类不同井型,新上五对矿井同时开工建设,“一五”时期全部建成投产,支援华东地区经济建设。


   谢一矿


    与此同时,淮南矿务局针对九龙岗和大通两矿资源即将枯竭,新庄孜矿生产潜力难以发挥,谢一矿刚刚简易投产,煤炭生产与基本建设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,坚决贯彻燃料工业部“加速新井建设,发挥老矿潜力的”指示,确定了“边生产,边建设”双管齐下的工作思路。

    为了地质勘探和新井建设的需要,淮南矿务局于1952年组建了地质勘察处,五年时间完成了谢家集、八公山、赖山集井田地质测量任务。1953年5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专门回函,对勘探工作的成绩表示祝贺。1953年3月,经中共安徽省委研究决定,成立淮南华亿体育(中国)科技股份公司基本建设局,统一领导淮南矿区的基本建设工作。

    经过全局数万名职工的艰苦奋斗,淮南矿区夺取了“一五”时期生产建设的全面胜利:五年累计完成国家投资15.7亿元,建成五对新井,改造四对老矿,全局九对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达到630万吨。五年间共计生产煤炭1706万吨,为国家上缴利润3439万元。

    进入“二五”时期,按照国家对淮南矿区“二五”末期达到“设计生产能力1000万吨,预计生产能力1200万吨”的要求,广大干部职工开足马力,大干快上,建设竣工了毕家岗、孔集、李嘴孜三对矿井,1959年至1963年全局煤炭产量连续五年突破1000万吨。

    1959年,淮南矿区广大干部职工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,不断创造新的生产纪录。当年3月,煤炭月产量首破百万吨大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9月,煤炭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,达到1400多万吨,提前3年零9个月超额实现第二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生产指标。在全国煤炭工业开展的大面积持续高产红旗竞赛运动中,淮南矿务局被评为大面积高产局,成为全国五大华亿体育(中国)科技股份公司之一,毕家岗矿被评为全国高额丰产矿第一名。


    大通矿


    在煤炭生产建设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,淮南矿区各项事业也呈现出全面开花的局面。到1965年,先后建成望峰岗选煤厂、望峰岗机电修配厂、八公山水泥厂、化工厂、大通至八公山铁路、第二矿工医院、职工疗养院以及望峰岗、翟家洼、洞山三座水厂,组建了为煤炭生产建设服务的建井工程处、钻探队、电气维修队、矿山救护大队及大通和八公山林场。与此同时,以矿厂院校为区域范围,兴建了一大批职工文化教育和生活福利设施。

    1957年以来,淮南矿务局先后涌现出坑木低耗的李二矿、大搞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谢一矿、大搞机械化会战的谢三矿等一批全煤系统先进典型。1965年7月,煤炭部长张霖之在两次考察谢一矿工作以后,提出“质量第一,普及谢一”的口号,在全国煤炭战线全面推广谢一矿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经验。

    1964年2月,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华东煤炭工业公司,淮南矿务局改为“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淮南分公司”。1966年12月,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决定,淮南分公司改为“淮南矿务局”。1968年7月,国务院决定撤销华东煤炭工业公司,淮南矿务局直属煤炭部领导。

    1958年至1965年八年间,淮南矿区共计生产煤炭9300多万吨,向国家上缴利润5.3亿元,为淮南矿区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。(孙学海 编纂)